互联网
Redis 与作者 antirez 的故事
之前一直看着 Redis 作者 antirez 的博客,现在台湾有个作者搜索整理了下 antirez 的故事,还蛮有意思的,antirez 也在 Hacker News 上回复了,开源软件就是这么有意思。
之前一直看着 Redis 作者 antirez 的博客,现在台湾有个作者搜索整理了下 antirez 的故事,还蛮有意思的,antirez 也在 Hacker News 上回复了,开源软件就是这么有意思。
一个独立开发者开发的 ChatGPT 相关产品,做得挺好的,他总结了产品的结果,并说了自己对这个方向的看法:
在过去的这一个月里面,OpenPrompt 获得了:
- 16 万独立访客
- 1.2 万个注册用户
- 341 个付费用户
- 收到付款 0.98 万人民币
OpenPrompt 的愿景
- 当你面对一个无法想象大小的数据库,不知道如何挖掘数据时,给你一些例子,看看别人是怎么挖的。
- 当你面对一个聪明人,不知道如何与他交流时,我们给你一些例子,看看别人是怎么问的。
- 我们把这些挖掘,询问,变成可以复用的 Prompt,提升效率,节省时间。
今天看到善用佳软翻译的《Vim作者访谈 2022》,就看了下,感觉还挺好玩的,有两点比较有共鸣吧:
Software development is much more of a craft. And a craftsman uses whatever tools he thinks will get the best result, no matter if they are what everybody else is using or something different. And a good craftsman makes his own tools when needed.
Most people have their most productive time in the morning, therefore it is much better to set a hard time limit on when to stop. Perhaps make a note of where you were, then relax a bit, get some good sleep and continue the next morning. Quite often the problem that you were stuck with yesterday suddenly gets a new insight and you know what to do. The term “sleep on it” actually works, at least it does for me.
最近折腾 Kafka 的迁移和高可用时,两次碰到了这个坑,所以专门记下来并分享下,就是 __consumer_offsets topic 的 replication factor 一定要大于 1,具体可以看上边链接的文章,讲得非常清楚了。另外再说一个我自己碰到的误区吧,Kafka 停止的脚本是 kafka-server-stop.sh
,但是脚本执行完后 server 是要经过一个清理的过程才会停的,所以如果看进程还在的话要等一会儿,不要着急着直接杀进程,否则可能会丢失数据,而且下次再启动时恢复又要好长时间了。
Python 核心开发者为 Python 性能问题辩护的文章,里边讲了些常识性的道理,比如要权衡开发的效率和快速原型迭代等;以及当要优化时可以采取的步骤和方法等,值得看一下。当然反对者也是有理由的,比如 PyPy 很多人总认为无法用到生产环境,也不大会去尝试;另外一些现代的静态编程语言比如 Go、Rust,它们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简洁性也做得很好了,所以可选择的范围也多了。
一对工程师和设计师夫妇创业做的产品反馈 SaaS 产品,还记得3年前分享过他们的文章,这次再看到总结还是很欣喜,喜欢这种简单纯粹的成功。确实还有许多公司像他们一样沿着类似的路途行进,但却未必成功了,所以那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实践起来却未必容易,学学别人的经验,看看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挺好的。
作者分析了经济学人杂志转型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方式,横向对比了一些类似的传统新闻媒体。总之结果还不错,但我觉得因为幸存者偏差的存在,适合别人的未必就适合你,不过可以借鉴它们的经验和获得启示,对从事媒体行业以及对媒体感兴趣的人们。
Sip 是他们做的一个科技新闻摘要的产品,过程和经历挺有意思的,对于信息流类似的产品都可以参考。他们最后总结了几点:
去中心化、可扩展一开始就要置入产品里
关注指标数据,和宏观态势
实际执行总是比预期的时间要长
作者站在工程师和公司的角度分别阐述了编码面试的利弊,公司方面主要是基于成本考虑,提高门槛,避免误判;而工程师呢,则面对买方的市场,必须按游戏规则来,闯过一道道关卡,证明自己,虽然成本也很高。
作者设想让第三方来客观提供对工程师的统一测评,减少双方的成本,同时加上公司方面的特殊用人需求能力考察,来解决这个问题,然而这只是理想的情况。所以怎么办呢,现状就是工程师还是好好准备吧,通过了是能力的体现,没做好也不必气馁,毕竟它只是一次测验,不代表工程和项目能力。
当然,找工作对个人来说是件大事,找到适合自己的长期工作,避免切换的巨大成本。
作者诚实地说出了一个事实,现代 Web 开发越来越复杂,知识方方面面变化又快,难以完全掌握并记忆,所以虽然全栈开发且有8年经验,他也得不时地去 Google 搜索查找解决方案。但作者也说了掌握框架和原理性的东西,出了问题知道怎么去定位、分析、解决以及随后的总结积累,是一种能力。
其实不仅仅是 Web 开发,整个软件行业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,考验着工程师的能力和经验,而能够保证质量和交付,并进行创造的人则堪称佼佼者。
豌豆荚创始人关于轻芒创始历程的回顾,有很多细节故事,凝聚了作者的思考,过后了看比较有启发性。我觉得总结来看内容分发这件事还处于不断的演进中,不会一蹴而就。作者能从中转型做B端业务,也算是比较灵巧的,切入了一个点。